沧江明珠

云县:“金叶”飘香春意浓 人勤春早采茶忙


2023-03-21 14:06:11   来源:云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木永明 郭兴筌    点击:
最是一年春好处,正是“金叶”飘香时。眼下,云县各地满山的茶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翠绿了山野。不负春光,广大茶农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近日,记者走进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当地万亩古树茶春意浓浓,枝头正吐露出嫩绿的新芽,和着春风,散发出阵阵清香。山坡上,茶农正满心欢喜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
人勤春早,白莺山上,当地茶农者鲁龙正雇工对自家的“二嘎子茶”进行采摘。茶树上,只见采茶女十指翻飞,娴熟地将一叶叶嫩绿新芽采摘下树,放入身上的背篓里。满脸喜悦的者鲁龙对记者说:“今年,我家的春茶全部卖给‘布家小院’公司,卖得80块钱一市斤,这棵茶树大约可以采摘 80多斤,可以卖得6000多块钱。”
据了解,被誉为全球最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的云县漫湾镇白莺山万亩古茶园茶树资源丰富,树龄在400年以上的高大茶树有16万多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嘎子”茶王,树龄达2800多年。2021年,“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挂牌,成为我国首家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目前,以白莺山村为核心的1.24万亩古茶园已列入临沧市第一批栽培型古茶园保护名录,其中划定核心保护区面积810亩,重点进行挂牌保护,每一棵古茶树都有了专属的“身份证”。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白莺山村“两委”积极教育引导当地村民积极主动投入到了加强古树茶园的保护行列中,保护好他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打牢这个“金不换”的绿色生态根基。“我们探索了‘党建+茶叶协会+制茶企业+农民群众’的模式,积极推进茶园管护工作,引导群众珍惜古树茶园,做到不乱施用化肥、农药,更不进行过度采摘,保护好古树茶园,做到采养结合,守住群众的‘金饭碗’”。白莺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维强道出了茶园“管护经”。
源于得天独厚的古树茶资源和高品质的鲜叶,如今,白莺山上萌生了众多初、精制茶叶生产企业,云县“布家小院”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小有名气的制茶企业。由于诚信经营,公司的茶品远销新加坡、韩国、台湾、广东、湖南等地,供不应求。当天,公司负责人布越军正忙着在茶山上收购鲜叶,他对记者说:“多年来,依托白莺山村得天独厚的古树茶资源,公司始终坚持诚信收购鲜叶、用心精制茶品,赢得了茶农、茶商的信赖和认可,既带动了当地群众实现了持续增收,也让高品质的茶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年,由于国家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茶叶交易市场逐渐回暖,为满足今年大批客户订单需求,目前,公司上下正抢抓节令,全面投入古树茶生产加工。”正是有了众多的制茶企业,白莺山高品质的古树茶鲜叶显现了其价值的所在,“靠山吃山”,当地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对古树茶保护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在云县“布家小院”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鲜叶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布越军和制茶技师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紧紧盯住茶叶生产每个环节不放,严格把关每一道生产流程,以求做出高品质的茶品。而有一定技术的当地群众化身为工人,正在进行古树茶鲜叶加工。萎凋、揉捻、分拣、晾晒、烘烤等各个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以娴熟的技艺精心制作茶叶。在茶香四溢的茶叶生产车间,这个季节化身制茶“专家”的当地村民罗正能对记者说:“这个季节,我们在家既做了农活,采摘售卖了自家的茶,又可以到‘布家小院’公司务工,有了双份收入。这些年,通过管好茶、摘好茶、制好茶,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在白莺山,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茶马古道上的茶叶故事,看到了农民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的执着和坚守,更感受到了茶农、茶企携手打造“白莺山”地标茶品牌,大干乡村振兴的信心和豪情。